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忻州“牛叫”的红薯真牛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贤源
    2017-03-08 11:50:31   转载

     

    忻府区董村镇有个游邀村,不过忻州土著都称其为“ 牛叫”——村名的来历连本村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。游邀村地处五峰山麓的丘陵与平原交汇地带,全村8000 来亩耕地分布在五峰山脚的冲积扇边缘,富含磷、钾、钙等矿物元素,适宜红薯生长。上世纪50 年代,村里引进红薯种植,起初是零星栽培,产量很小。农民产了红薯,只是做为过节和馈赠亲友的礼品。在发展“一村一品”的过程中,游邀村人认准了红薯这一特色产品,决心发展红薯产业。2008 年,村民周三良领头成立了忻府区三良红薯专业合作社,几年下来,游邀村的红薯种植渐渐成了气候。

    合作社成立后,首先立足长远制定了全村红薯产业发展规划。将全村5000 亩耕地按区域划分成三大块,引导村民实施区域化连片种植,实行三年轮作。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,通过基地标准化栽培种植和新品种推广示范,以游邀村为中心带动周边的肖家山等村,形成以三良红薯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连片红薯生产区。其次,制定先进的技术管理规程,积极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校建立联系,获得技术支持;与省内外红薯专业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部门建立合作关系,引进技术和品种。第三,因势利导,在全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,实现规模连片经营。第四,严格实行“五统一”,统一技术规程,保证产品质量安全;统一供应农资,保证技术措施的落实;统一产品收购,保证社员权益和利益的公平;统一加工包装,保证产品标准和品牌形象;统一贴牌销售,保证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。

    几年来,合作社相继从河北、山东、陕西杨凌等地引回10 多个红薯新品种,连续3 年进行了新品种展示和品种对比试验,选出适应本地栽培的秦薯四号、红香蕉、日本新紫等红薯良种。合作社建立了脱毒育苗基地,累计培育种苗1000 万株,除满足本社自用外,向周边种植户供苗、供种,促进了当地红薯品种的更新换代。据田间测定,新品种较传统品种增产均在50%以上,种植新品种的高产地块单产突破3000 公斤。4 年来,合作社共组织举办10 期红薯技术专业培训,培训本村及周边农民1000 人次。冬季培训以专业基础理论为主,生产期间培训结合种植环节重点传授实用技术。通过培训,一大批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。农民掌握了种苗减根栽培技术后,基本解决了当地红薯的病害问题;推广水平移植栽插法后,减少了无商品价值的畸形小薯,商品薯达标率由原来的不足60%提高到90%以上;村民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,避免了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损失,每亩节省肥料投资30 元以上。

    通过合作社的引领、试验、示范,游邀村红薯栽培面积成倍扩展,目前达到5000 亩以上,亩产由合作社成立前的1500 公斤增加到3000 公斤,红薯的种植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%以上。(

    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